2022年6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针对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学位授权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学位授权单位把质量关口前移,严加审核,保证质量,使后续的招生培养有坚实质量保障基础。
洪大用表示,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质量失守会造成研究生教育的失血。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已经并将继续对教育质量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十年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在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的同时,能够在整体上保障我们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他强调,在确保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强调“大质量关”,“大质量关”侧重于强调综合性的考察研究生教育质量,关注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的宏观因素等各个方面。要落实学校的育人主体责任,要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一所学校、一家培养单位如果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把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面来,就很难从根本上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学科专业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如果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那么培养的人才就会不适应社会需求,这也是影响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十年来,不断深化学科专业调整,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洪大用表示,研究生培养强调全过程监管,从招生计划的制定、到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学位授予、事后监管,是全覆盖的监管制度设计。在培养环节,切实加强导师管理,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立了国家、地方、培养单位三级培养体系。同时创新培养模式,实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使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制定招生计划的时候,并不是盲目地、普遍地扩大规模,而是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差别化的扩大招生规模。”洪大用指出,在招生环节,不断改革招生工作机制,完善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特别是在博士生招生过程中,严格执行申请考核制,确实把适合从事博士生研究的学生选拔出来。
他强调,在学位授予环节,特别是从2019年以来,持续推进“学位挤水”行动,对于学位论文不规范的行为,发现一起,严格处分一起,确保学位授予质量。在事后监管环节,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检,发现问题提供给学校,督促学校加强整改并完善相关制度。
此外,在培养单位层面,切实压实学校的主体责任,要求学校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遵循教育规律,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在教师层面,鼓励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潜心教书育人,不仅指导学生学业,还要指导学生成长,要做经师,也要做人师,特别是要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先生”。